近期,在安徽合肥的街头,一位女外卖员携带4岁女儿工作的事,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。
母亲去送外卖时,小女孩就一个人坐在摩托车上玩,看到母亲送完外卖回来,她会高兴地帮母亲打开箱盖。
有时累了,小女孩就趴在后座上睡觉。
据母亲介绍,孩子的父亲在家啥事都不管。
无奈之下,她只好提出离婚,一个人带孩子出来,靠送外卖养活自己和孩子。
天天早上8点钟,她会把孩子送到婴幼儿园,4点钟放学之后,再接上孩子,和她一块送外卖。
等到晚上再送孩子回去,晚一点再出来,一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。
母亲将和孩子一块的生活,拍成视频,发在我们的社交平台上,她说:
“任何事靠自己,越努力越幸运,自己赚钱花,真香。”
![]()
看完之后,莫名泪目了。
可能,这只不过她用来鼓励我们的一句“鸡汤”,在真实的生活面前,有的空洞。
但,值得庆幸的是,这位母亲没被困在不幸的婚姻里,自怨自艾。
更没抛下孩子,而是在努力与生活对抗,为自己和孩子谋一条充满阳光、充实靠谱的路。
美国作家谢丽尔曾说过:
“生活无常,总会遇见大家没办法控制的外在原因,当大家没办法改变世界时,大家至少可以做到改变自己。”
正如网友们所说,小女孩在这种母亲身边长大,是幸福的。
![]()
![]()
![]()
生活不如意,十之八九。
有人明明身处阳光当中,却只想看到夜晚的黑暗。
有人天天为了得到“六便士”都已经用尽全力,却一直朝着头顶的“月亮”去努力。
生活实苦。
但为人爸爸妈妈,不管多累,请勿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。
01
爸爸妈妈把家当成情绪“垃圾场”
孩子就活在“垃圾堆”里
知乎上,有一种爸爸妈妈被叫做“行走的乌云”。
一位网友讲述:
在家梳头掉几根头发在水池里,母亲能以“没好习惯”,骂她半个小时。
去超市购物,已经两手拎满东西的她,没准时给母亲开门,母亲能一路骂回家。
她在家做饭,母亲便责怪她把厨房弄脏了。
春节的时候,和亲姨妈搂了搂肩膀,母亲又骂她,不知羞耻,把身体往人家身上贴,只不过想要钱。
![]()
有时,她会和妈妈对吵,有时,会忍气吞声。
她说,常常被她气得想杀死她。
![]()
看到这里,背后生出一股凉意。
看起来,是爸爸妈妈在教育子女,怎么样做人、怎么样生活,事实上,是爸爸妈妈在发泄我们的情绪。
当爸爸妈妈把家当成我们的“情绪垃圾场”,孩子也就生活在“垃圾堆”里。
不禁想起《春潮》中,女儿郭建波在母亲纪明岚身边的存活环境:
“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人呐!”
“你看我开心了,就故意泼我冷水!”
“这么多人呢?还在吸烟!有问题!”
“对你多好都没用,就是一点不好呢,都给你记下了,都是白眼狼!”
当时,和朋友推荐这部电影的技巧时,朋友说:我妈就是纪明岚的升级版。
从小到大,不了解母亲什么时间会发脾气,凡是回到家,就像头上顶了雷,一不小心就炸了。
凡是有丝毫言语或肢体上的反馈,她便会要死要活,几天不吃不喝,哄好久才能平静下来。
西班牙有一句谚语:“假如常常流泪,就不可以看见星光。”
对于孩子来讲,爸爸妈妈言语里的否定,情绪中的暴躁,就是打落在他们身上的眼泪,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,一直湿漉漉的,没办法抬起头,看见天上的繁星点点。
爸爸妈妈养育子女,其实就像在照镜子。
你的行为积极,孩子眼里也有光;你的话语消极,孩子心里就是阴天。
![]()
02爸爸妈妈如何看待生活
孩子就如何过一生
心理学家曾奇峰有一个17岁的病人,得了抑郁症,自杀未遂,爸爸妈妈带她找大夫寻求帮助。
孩子说:
“父亲非常早外出,非常晚回家,到家已经非常疲惫,洗洗就睡;母亲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,唉声叹气,话都不说。
就算节假日,也是各自用我们的方法休息,整个家就像一个疗养院,大伙都是伤病员。”
彼时,母亲接话:“大伙都了解,当大夫辛苦,回家就想休息,有时吃饭的力气都没。”
父亲也说:“成天忙得不像人,回到家就期望什么也不想,什么也不做。”
不难想象,在这种环境下,正值青春期的孩子,心事无处诉说,同学的矛盾无人开解,学业上的重压无处安放,加上爸爸妈妈浑身上下的负能量......
曾奇峰老师说,如此的家,就像垃圾场。
一个心智尚不坚定,阅历不够丰富的孩子,一直被爸爸妈妈的唉声叹气、生活实苦裹胁着,在他的内心,又会长出哪种果实呢?
没阳光的家庭,孩子的内心,只有阴暗。
消极看待问题的爸爸妈妈,养出来的孩子,自然也不了解怎么样用成长型的思维,去经营我们的一生。
在绘本《母亲的红沙发》中,小姑娘和母亲、姥姥一块过着平静的生活。
有一天,一场大火将他们的家烧得精光。
![]()
在邻居和亲人的帮忙下,很不容易重建了新家,当大伙送来吃的、用的时,原本家受难的姥姥,居然安慰起大伙:“幸好大家还年轻,还能从头开始。”
一场这样大灾难,摧毁了他们的家,却没烧掉他们生活的信心。
大火之后,母亲愈加努力工作,小女孩也存下我们的零花,姥姥则时常哼着歌做家务,一家人努力的生活。
终于,她们存够钱买到了好看的红沙发。
![]()
对于孩子而言,爸爸妈妈对生活的这份乐观,将会干扰孩子一生。
爸爸妈妈对孩子,效果最好的教育,不是把一个个大道理,用语言的方法,灌输给孩子,更不是把孩子送去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。
而是用我们的一言一行,把对生活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传递给孩子。
当你感觉,生活是一件特别苦、特别累的事,孩子便会觉得,生活没意义,就算一直活着,也只不过在存活,而不是在生活。
当你遇见问题时,一直第一想到舍弃,孩子也会习惯性地收起他擅长考虑的大脑,觉得这是一件不可逆的事。
爸爸妈妈对生活的态度,决定着孩子生活的温度。
03
爸爸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
就是把阳光种在孩子心里
《不抱怨的世界》中,说过如此一句话,深有感触:
“假如不喜欢一件事,就改变那件事;假如没办法改变,就改变我们的态度,不要抱怨。”
有一个叫叶美琪的小女孩,特别不幸,只有一只手。
然而,不管在家怎么样呵护,孩子也需要融入到更大的世界里。
刚上小学的她,便由于“独臂”的问题,遭到了小朋友异样的见地,孩子感到非常难受。
为此,母亲在班级群发了一段话,诚恳地告诉所有父母孩子的状况,并理解其他孩子的行为。
也请父母告诉孩子,她的女儿只不过少了一只手而已,其它都非常正常,期望大伙不要用异样的见地去看孩子。
![]()
随后,多数父母都在群里承诺,必然会和叶美琪小朋友做好朋友。
生活中,总会遇见如此那样的不顺、不快,可以影响结果的,总是是大家看待问题的态度,与处置的办法。
倘若叶美琪的母亲心里充满着女儿“独臂”的不幸,那样,她还会如此坦然诚恳地写下这段话吗?
幸运的是,母亲选择用积极的态度,应付日常的不幸,也给孩子做了榜样。
教育专家孙晓云指出:
“当父母,期望孩子做一个热爱生命珍惜我们的人,爸爸妈妈第一要在家庭中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,要不断地给孩子带来正能量。
热爱生命,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,爸爸妈妈要身体力行去做,让孩子真的感觉到爸爸妈妈、长辈对生命的热爱。”
就像《奇迹男生》中小奥吉的母亲,就算孩子先天畸形,也积极地陪在孩子身边,帮助他走向世界,迎接阳光。
![]()
就像《漂亮生活》中的爸爸圭多,身处战乱,他没办法改变当下的时局,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见地,用游戏的心态,让孩子的心灵,免受战争的荼毒。
![]()
就像《幸福来敲门》中的爸爸克里斯,他每一天都会领会到生活不容易,营销推广商品被拒,产品被偷,连住的地方都没。
但,他回到家,面对儿子时,脸上一直挂着笑,给孩子讲故事,就算流落地铁站,也会和儿子玩玩闹闹。
![]()
爸爸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把阳光种在孩子心里。
04
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“行为理论”指出:
日常10%,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,而另外的90%,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怎么样反应所决定。
抱怨、沮丧,只能让生活愈加糟,情绪愈加差,以至于影响到孩子和家庭。
爸爸妈妈正面地看待生活,孩子才能感觉到生活更多的善意。
爸爸妈妈积极地面对生活,孩子才能掌握情绪稳定地去处置问题。
*来源介绍:本文源自女儿派(ID: nverpai),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,这里都有;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,这里都懂;愿她们一生纯良,一生知礼,一世得体。图片源自摄图网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
![]()